考试
1970-01-01 08:00:00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临①周而求九鼎②,周君患之。颜率③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④,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⑤,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⑥,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⑦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

【注释】①临: 兵临城下威胁。②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③颜率:东周大臣,著名谋士。④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⑤内自尽计:在宫廷内想尽办法。⑥存危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⑦陈臣思:齐国大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2)周君患之         患: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使陈臣思∕将以救周

C. 臣∕请东借救于齐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翻译下边的句子。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甲文中“秦王不悦”的原因是______,乙文中“齐王大悦”是因为:______。

【5】安陵君和周君都遇到了强秦的欺凌,但他们面对欺凌的处理方法却有所不同,试比较说明(请结合《唐雎不辱使命》全文内容考虑)。

答案解析

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参考译文:(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加强语气,可要、一定的意思;“患”为…忧虑不安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其中A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代词”的用法;B项“使”意思分别是“出使”和“任命”的意思;C项“于”意思分别是“从”和“向”;D项“使”都是“派”的意思。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虽然”是“即使这样”的意思,“易”是“交换”的意思。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