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关注现实问题,以服
题目描述
【题目】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不仅是对往昔成果的展示,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昭示。
材料一 40年前的冬天,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双双手突破命运的禁锢。当时的生产队队长联合同村农民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1)小岗村的村民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二这是一张让习近平总书记凝神观看、驻足良久的图片:《邓小平给深圳、珠海、厦门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是邓小平给厦门的题词。这让1985年去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倍感时间紧迫,他指出,“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材料三 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四 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进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样。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过去就是包个饺子,你看现在这菜,有鱼有虾,越来越精致!”
(3)透过年夜饭的变迁,你感受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4)结合以上所有材料,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请在留言簿上写下你对祖国的美好祝愿(30字以内,)
答案解析
(1)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体现了小岗村农民敢为人先、勇于改革、自力更生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根据材料“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进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样。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过去就是包个饺子,你看现在这菜,有鱼有虾,越来越精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夜饭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从物资匮乏到商品供应丰富等。(4)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祖国母亲,你孕育了我们,我们感谢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1)率先在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精神:敢为人先;勇于革新;自力更生等。(2)作用: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变化:年夜饭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从物资匮乏到商品供应丰富等。(不必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回答出即可得)(4)(开放性试题,价值观正确即可得)
相关试题
【单选题】 2008年在蓬溪县城区内修建了“
293. 折光分析法用于已知物质纯度的鉴定时
(单选题)职业人更多依赖自身的(),所从事职
(单选题)国家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请,经住房城
倒幕派的主力是()
(单选题)ABC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对H股份有限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
【单选题】 目前还不存在【】的溶剂油。(技能
50. 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涉及到老年人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根据《票据法》,关于汇票未记载事项处理方式的
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街在:
石家庄市原是一个小村庄,后来石家庄成为重要的
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公平的,官场规则是游戏规则
下列人员需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的是( )。Ⅰ.
(2013)在下列选项中,应列入项目投资现金
乳癌病人于根治术后6h、无麻醉反应可给予正常
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是( )
滴定读数时那种是正确的?()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