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4:42:32

文书档案——国书——咨文

题目描述

【题目】文书档案——国书——咨文

材料一  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档案工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相同点。

材料二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1901年,《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1902年,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

(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王朝外交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但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感到这种过份的排场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历史由来》

(3)阅读材料三,简要说明国情咨文制度的发展如何体现了民主精神。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1)依据“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和“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得出文书档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和“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得出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由“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和“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得出并设立详细的操作流程;由“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和“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得出文书档案管理服务于治国理政。依据“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得出以天朝上国自居;依据“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得出屈辱外交;依据“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得出对近代外交准则持排斥态度;依据“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得出对近代外交准则开始接纳。(3)依据“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体现的是制衡;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体现的是废除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仪式。

(1)文书档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并设立详细的操作流程,文书档案管理服务于治国理政。(2)从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屈辱外交;对近代外交准则从排斥到接纳。(3)总统和国会保持制衡的关系,遵从宪法,废除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仪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