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13:02:14

建设生态文明

题目描述

【题目】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一:塞罕坝原本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掠夺式采伐,导致大量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此地渐渐成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刮石头跑”的蛮荒之地。每年5级以上的大风,平均要刮117天。因为环境恶劣,当地许多牧民被迫背井离乡。

材料二:1962年,国家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林场。57年来,三代林场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了112万亩人工森林。如今浩瀚林海正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披着京津冀,恩及着后人。塞罕坝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1)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的角度看,我们从材料一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塞罕坝人的付出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2)找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3)作为公民,你准备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答案解析

(1)材料一中体现了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体现了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启示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2)根据所学知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所以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是“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3)本问从公民角度考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学生可从有环保的意识、宣传有关环保的政策、落实环保行动、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等角度组织答案。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在回答问题时必须举出落实的环保行动,如少坐私家车、循环使用教科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2)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3)自觉节水、节电、节气;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参加环保宣传行动;依法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