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6:07:38

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

题目描述

【题目】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破碎河山庆忽全,终从薪胆力回天。神州八载驱倭战,三岛群酋伏马前。见雪累朝羞辱史,宁忘惨状杀烧年。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

——1945年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四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

(3)材料二事件的结果和材料四事件的结果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海边五口又通商”、“英佬”、“港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针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而作,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材料二中“邱逢甲”、“去年今日割台湾”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针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而作,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依据材料三中“一九零一年”、“八寇”、“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针对1901年《辛丑条约》而作,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事件:依据材料四中“神州八载驱倭战”、“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1945年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地位: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可从其在中国近代反帝斗争史上的地位、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3)结合所学从制度落后、政府腐败等方面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等方面说明抗日战争中国战胜的原因。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历史事件: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地位: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材料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②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联合作战和相互支持。(答其他原因也可酌情给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