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2:06:30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成治变息息相关

题目描述

【题目】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成治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说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之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継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自《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4)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热闹繁荣,幸福祥和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2)依据材料二信息“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分析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是阴历为阳历,服色亦效洋式。(3)依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4)依据材料四信息可知,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民幸福就应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1)热闹繁荣,幸福祥和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2)阴历为阳历,服色亦效洋式(3)逐年增加趋势,渐趋平缓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