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题目描述

【题目】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______)      ②迨能倍诵(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 (______)      ④咏其文 (_______)

【2】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患”:担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乃”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吟咏”的意思,所以说也要理解好上下文内容。【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收功”“精诵”“乃”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考查对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的提取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可提取“书不可不成诵”作为答案。【4试题分析:考查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有关读书勤奋方面的成语。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