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2:40:02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

题目描述

【题目】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朱子语类》卷一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三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材料中作者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材料表明在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第二小问,根据“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可知儒家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第一小问,根据“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可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一致性,相通性。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理学在儒学基础之上,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3)注意时间限制“近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维新变法运动、袁世凯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学的态度进行分析。

(1)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一致性,相通性。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官方哲学。(3)维新运动,孔子被看作改革的先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提倡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孔子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