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唐太宗论政

题目描述

【题目】唐太宗论政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①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

    (太宗)又谓日:“汝②骗舟乎?”对日:“不知。”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日:“汝知此树乎?”对日:“不知。”日:“此木虽曲,得绳③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有改编)

【注释】①简静:施政不繁苛。②汝:指太子李治。③绳:木工用的墨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B. 土木不息,可得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 舟所以比人君/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为人君,虽无道/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3】依据选文,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答案解析

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 ”(太宗)又问他(太子):“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太宗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将来要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太子回答说:“不知道。”太宗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道理,策略,方略”。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 达到,做到/招致。B: 歇息/平息。C: 用来/……的原因。【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和平发展,善于纳谏,政事简静。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