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2:31:38

    材料:201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201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14年后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这次的“北京8分钟”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传统韵味、现代特色的视听盛宴,充满科技感,融合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展示新时代现代中国的魅力。

22名轮滑少年和2名少年演绎的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曼妙的曲线轨迹,先后勾勒出寓意友爱团结的中国结、幸福吉祥的龙凤、众志成城的长城、高洁谦虚的梅花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及办好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24面人工智能控制的“冰屏”陆续呈现出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高铁、“新四大发明”、现代化城市等影像,这些凝聚中国智慧、工匠精神的中国制造,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风貌。这些“冰屏”自动控制,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默契配合,相映成趣,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融合了高科技和“非遗”工艺——川北大木偶制作的“熊猫队长”化作信使,穿越互联网隧道,把来自各行各业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装入信封。

(1)结合材料,说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是如何体现文化传播功能促进文化发展的

(2)“2022,相约北京”!请为2022北京冬奥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解析

本题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结合材料,说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是如何体现文化传播功能促进文化发展的,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传递中华文化,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知识分析回答。(2)请为2022北京冬奥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

(1)①“北京8分钟”以创新的形式,通过大众传媒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奥运盛会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相互借鉴,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③通过奥运舞台,让人们共享世界各国文化,并分享各国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①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②冬奥蓝,常态蓝;③走进冬奥会,实现滑雪梦;④增进友谊,激情竞技等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