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5:02:40

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题目描述

【题目】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指导思想”首先根据设问中的信息“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即可得出“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然后即可得出“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结论;第二小问“变化”由第一小问的答案即可得出“由器物到制度”的结论。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结论。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指导思想”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邓小平理论”的结论;第二小问“意义”可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这一角度思考作答。(4)本题主要考查对理论创新的认识,旨在考查全面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4)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