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8:03:49

???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被迫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湖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被迫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向清延呈交的“江汉三奏”中,主张改革科举制度。

1901年,清政府谕令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取得功名。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1904年订立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科举名额自丙午(1906年)分科递减。规定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迫于形势,1905年9月废除科举制,并从1905年开始,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1906年清政府广开门路,承诺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新学堂的部分士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积极影响。

?

?

答案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被迫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可知是被动进行;依据材料中“”1901、1902以及直至1905年才废除科举”可知改革具有渐进性;具依据材料“规定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可知具有现代性;依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广开门路,承诺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新学堂的部分士人”可知教育担负人才选拔的使命;依据材料“清政府谕令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取得功名”可知注意新旧衔接。(2)积极影响:依据材料“规定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可知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新学堂的部分士人”可知培养了新式人才;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以及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1)特点:被动进行;渐进性;具有现代性(或通过制度建设近代教育体系初具规模);教育担负人才选拔的使命;注意新旧衔接等(或布新与守旧产并存)。(2)积极影响: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或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