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
(1)意图:据材料“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可知,在众多邦国的地域内“掺沙子”,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据材料“……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可知,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据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3)“侯”“王”的由来:据所学可知,汉高祖刘邦为巩固刘氏天下,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其中分封制有两种—侯国(由所在郡管辖)和王国(相对独立的政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目的:据所学可知,酎金夺爵的目的是削弱地方上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4)创新: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可从行省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等角度回答。
(1)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3)“侯”“王”的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目的:削弱地方上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4)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
相关试题
(多选题)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或向学校非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分出业务管理的
(单选题)菟丝子加热水煮沸后的特征是()
深圳“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
【判断】在Excel2003中,可以输入“小
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
废钢是钢铁工业的绿色原料,用废钢生产
60.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寄存人因寄存物遗失
家庭生活支出可分为()A家庭日常生活支出B专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A与生俱来B由遗传素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
车站 AFC 设备均设置在车站的( )
锅炉稳定运行时,给水执行器允许平缓动作。
变频启动方式比软启动器的启动转矩( )
保险经纪人因过错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损失的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对不同季节
某学生在学习上总是先制订好计划,根据计划安排
恶性症候群的主要临床特征为____、____
A、B是两个以速度v做相对运动的惯性系,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