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早期国家阶段,文字与金属铸造成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有六齐(六种调配钢锡比例的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锡占六分之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周礼》

材料二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

请回答:

①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金属铸造工艺?请列举其中一项闻名世界的器物。

②材料二中书写在“册、典”上的文字应是        。

(2)两汉时期,科技文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两汉时期,中国在技术上与欧亚其余地区并肩而行;在许多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列举该时期中国的两项科技成果证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

(3)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成就都超过了前代。请根据下列知识结构的提示填写农业、数学、书法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4)今天,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令世界瞩目。在古代社会,诸多条件不完善,仍然能够诞生如此之多的科技文化成果。结合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回顾,你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

(1)①青铜器;司母戊鼎等任意一件。②甲骨文。(2)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或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农业: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书法:王羲之《兰亭集序》。(4)建议: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基垫。

(1)①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金有六齐(六种调配钢锡比例的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锡占六分之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青铜器铸造工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②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书写在“册、典”上的文字应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依据材料三“两汉时期,中国在技术上与欧亚其余地区并肩而行;在许多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等。据此证明了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书法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有:农业方面,《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学方面,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书法方面,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农业方面填写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数学方面填写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书法方面填写王羲之《兰亭集序》。(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基垫。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