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改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起点:长安(2分);事件:张骞通西域。(2分)(2)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2分)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3)闭关锁国政策(2分);严格限制对对贸易。(2分)(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 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前提。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3)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一切对外贸易,当时,清政府最初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外贸事宜和外国商人,由此可见,清政府当时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严禁一切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导致了中国的落后。(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外政策的认识。汉朝和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使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的落后。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