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30:5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答案解析

(1)“爱人”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这两句话揭示出了孔子“仁”和“礼”这两大核心思想。(2)“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被汉武帝接纳,从而确立了儒学作为我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地位。在教育方面,汉武帝专门设立太学,作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3)第一小问根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作答即可。(4)根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分别概括黄宗羲的两条观点。第二小问应注意是经济因素,分析可知,这同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乃至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关联。

(1)核心思想:“仁”、“礼”。(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或独尊地位)。措施:设立太学。(3)核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4)主要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