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甲)河中石兽

题目描述

【题目】(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2) 尔辈不能究物理(         )

(3)一日曝书画(    )

(4) 如其言(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注意古今异义词,“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宝:这里是动词,珍藏。【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当讲学家听到找石兽的人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他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所以他“笑”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顺水而下去寻找。牧童的“笑”是因为这幅画画错了,牧童看见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吗,斗牛用力在角,尾巴收回到大腿间,现在牛拖着尾巴而斗,画的不对呀!【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结合主旨句“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理解,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乙文启示可以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来理解。从杜某角度:要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仔细,依据事实;从牧童角度:了解一样事物,必须多相处,多观察。译文甲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