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让我们一起重温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让我们一起重温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评说)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可从五个方面去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统治者重视农业:如商鞅变法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的盛世无不是与农业发达有关;二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三是农作物的引进推广;四是水利工程的兴修;五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在土地所有制转变方面采取了哪一措施?列举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任举一例)

(近现代农业调整)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1亿2 000万农户和500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7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200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政策方面是如何调整的?

答案解析

(1)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工程: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等。(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即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