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是西方近代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渊源。因此,公务员制度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科举制度是西方近代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渊源。因此,公务员制度是中国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谓待臣曰:“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据统计,贞观时期23年间,唐太宗任用宰相共28人。除高祖旧臣6人外,其余22人出身各异,其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即11人,却没有一个出身于一流高门(编者注:如,山东高门士族)。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由于科举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由此人们也许会联想到近代大英帝国培养统治阶层的经典式教育。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这与其他国家中政府最有力的支持者往往是政府的批评者大为不同。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科举而同样步入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科举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谓大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唐太宗任用宰相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惟在用得贤才”得出:唯才是举;依据材料中“其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得出:特别重用山东庶族。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能安天下者”得出:施政目标追求社会安定;依据材料中“没有一个出身于一流高门”并结合所学得出: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然后从山东人才、科举制度发展、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角度分析原因即可。(2)依据材料中“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得出: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依据材料中“培养统治阶层”得出: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依据材料中“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得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依据材料中“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得出:促进思想文化的统一。
(1)特点:唯才是举;特别重用山东庶族。原因:施政目标追求社会安定;山东历史上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唐太宗知人善任。(2)作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促进思想文化的统一。
相关试题
【单选题】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
【单选题】 零偏差位于【】上。(技能鉴定,其
6821 康熙年间通过雅克萨之战挫败沙俄入侵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伴有发热及右上腹痛,应考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
(单选题)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
(单选题)矫治器不能引起何处发生变化()
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
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
使用减水剂可使混凝土( )。
根据资源税规定,扣缴义务人收购未税矿产品代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开发企业
实行安全柜员制的营业场所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
养客是指()。
当运营车辆发生火灾时,应( )
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