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①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②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③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⑤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黥(qíng)劓(yì):与下文的车裂都是古代刑法。②刻深:(刑罚)严酷苛刻。③傅:做太子傅。④代:继承王位。  ⑤仇雠(chóu)仇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卫鞅亡魏入秦(______________)

⑵赏不私亲近  (_____________)

⑶是商君反为主(______________)

⑷固大王仇雠也(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特以强服之耳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属余作文以记之    C. 以啮人    D. 何以战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一说造成商鞅个人悲剧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译文:商鞅从魏国逃亡到秦国,秦孝公拜他为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太子犯了法,把他的老师刺面割鼻。一年之后,没有人拾取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谋取非分的财物。这样,秦国兵力强盛,诸侯都害怕它了。但是商鞅为人刻薄少仁慈,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秦孝公用商君治国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秦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商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亡:逃亡。【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凭”。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认为。B:来。C:如果。【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恒:经常。亡:灭亡。【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直接原因:有人在惠王面前谗言。根本原因:商鞅施行严刑酷法,得罪人太多。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