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6 17:53:45

背景资料:某城市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题目描述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现浇承台、墩柱。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主桥跨度45m,主桥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问题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答:项目技术负责人不应该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底。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灌桩施工是桥梁施工的重要工序,必须认真对待。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问题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答:(1)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2)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是错误的;正确做法: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0m。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不小于2.0m。一次埋人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是极限状态。问题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答: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还有:(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含泥量;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2)冷却集料或加入冰块;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采取温控措施,减少浇筑层厚度;加强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3)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分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浇筑与振捣措施和养护措施三个部分。养护中包括了拆模的要求。问题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不正确;因为张拉机具在进场使用前应配套校准。张拉设备一般是千斤顶、油泵和油压表组合而成。张拉力由千斤顶的顶力张拉,而千斤顶的顶力是油泵的油压决定,油压表显示的油压与千斤顶顶力的关系通过校验确定。张拉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配套校验,并且在使用中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参考答案暂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