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请舍其过                舍:______

②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别: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3】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舍”:舍弃,引申为宽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别”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另外”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为”:担任,是。“以”:因。“奢纵”:奢侈、骄纵。还有“以奢纵免官”被动句的翻译。【3题干要求答出隋文帝的治国思想。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的语言描写,“卒不许”的做法,即可归纳出隋文帝是一个大公无私,认为天子与庶民同罪并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的皇帝。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