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令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注]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为:成为。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不复于王而遁。          遁:逃跑。

D.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厉:厉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B.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C.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D.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国人和吴国人打仗,荆国人少,吴国人多,将军子囊认为荆国军队必败。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子囊退兵,请求荆王处死自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不惜以身殉国,为后人敬仰。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答案解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D.句意: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厉:激勉。故选D。【2考查对文言句子的断句。给文言句子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相关的文言标志词语进行分析。这句话的句意是: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据此可断句如下: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故选A。【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结合荆王所说的“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这句话可知荆王并没有追悔莫及。故选B。【4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抓住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进行翻译。重点词语有:“败:使……溃败。辱:使……受侮辱。亏:使……丧失。”句意:使荆国军队溃败,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心这样做。参考译文: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