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

题目描述

【题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什么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戊戌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2)《辛丑条约》;英法联军; (3)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4)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武力割据,造成两岸分离,产生了这种局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5)围绕重视教育、振兴祖国等话题答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依据课本所学,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由关键词“北大的校风”,即发生在北大的事件。结合课本所学,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1919年北京大学的学生掀起五四运动。(2)依据题意1900年是庚子年,“庚子赔款”即为1900年的事件的赔款。结合课本所学,1900年八国联军为了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侵华战争。1901年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闯入圆明园,掠夺里面的珍宝,砸碎抢不走的东西,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3)依据材料三中雕塑上的字母D、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4)依据材料四“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 ‘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由此可知反映的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关系。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23日,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武力割据,造成两岸分离,产生了这种局面;依据课本所学,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5)依据材料北大清华是我国的高校,她们发展体现我国重要教育,大力培养人才,振兴祖国。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重要教育,培养人才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