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日,幅巾杖履,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退居金陵 (_____________)    (2)惭俯而去(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入文中方框内。

有一客□(徐  怒)问公曰:“亦知书否?”

【4】这篇文章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类人。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居”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居住,安居”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下”:下首,下边。“莫”:没有。“顾”:看见。【3从上下文的情节看,没有“怒”的理由。应填“徐”。“徐”:缓缓的,慢慢的,这里可引申为“随意”。“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译为: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4考查本文的写作动机。文言文主旨的把握。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一开始客人轻蔑地问王安石“亦知书否?”最后一听,才知道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惶恐不已,羞惭而去。说明世间能人极多,在公共场所狂傲无礼是不智的,还是谦逊一点好。由此讽刺了目中无人、自命不凡这一类人。译文: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