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请回答:(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解析
(1)事件: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2)态度: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理由:发动事变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量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3)影响:扭转时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第(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汉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些关键词又可以告诉我们,此事件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第(2)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这句话告诉我们,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的态度;由材料中的“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可以得出李济深的理由之一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原因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由材料中的“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可以得出李济深的理由之二是: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量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第(3)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抗日时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相关试题
【名词解析】 直接档(学历考试,国家开放大学
【名词解析】 数据挖掘(学历考试,高等教育自
【判断题】 群体对个体活动产生社会助长作用还
(单选题)大风季节和雨季前,应检查户外广告牌
当当事人出现心理波动,能够找到刺激他产生心理
客户粘性是指客户品牌忠诚度高。
(单选题)托收承付承付期为:验单付款()天付
(单选题)华宇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应税消费品,
(多选题)船舶运输工作指标的作用体现在( )
(单选题)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完成下列问题
从立法和法的实施角度划分,法学可以分为___
10.女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
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分振幅干涉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
2010年10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
使用1211灭火器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