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  如下图:

(1)请写出图1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2)图2将文字统一为哪种字体?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

(艺术之美)

 

 

 

最初作为食物器二,连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礼器,直到成为国家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开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以饰明显增多。

——据央视科教倾道《百家讲坛》

 

 

(3)图中青铜器有何历史地位?你认为它有可能采用的铸造方法是什么?

(4)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思想之美)

 

 

 

评价1:(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评价2:(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闪史大纲》

评价3:(他)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近

 

 

(5)“他”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6)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有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甲骨文  商朝(2)小篆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的推行,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顺畅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泥范铸造法(4)西周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是国家权力的象征。(5)儒家学派  仁(6)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有教无类

(1)依据材料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1的文字是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2)依据图2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在全国推广,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的推行,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顺畅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有可能采用的铸造方法是泥范铸造法。(4)依据材料“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开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以饰明显增多”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的重大史实;依据所学可知,诸侯纷争也是典型的事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是国家权力的象征。(5)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的人物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6)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突出体现了“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