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沧桑】

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革命风潮】

材料二: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独立自主】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壮丽篇章】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两方面有哪些活动?

(3)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4)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解析

(1)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辛丑条约》(1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2)创建中国同盟会或成立兴中会(1分);提出“三民主义”; (1分)(3)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一五计划的完成;(1分)(4)邓小平理论(或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分);成就:香港(1分)、澳门回归(1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了圆明园,《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标志着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知识,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后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这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和一五计划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指的是: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五计划的完成。(4)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的知识,邓小平理论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