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随近代化的历史,请阅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随近代化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论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 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填写时按时间先后顺序

A

?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B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2)请说出D的代表人物(写一个即可)

(3)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什么启示?

(4)上述 ABCD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其总体趋势如何?

答案解析

(1)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精神。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国情作出科学决策。(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根据“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国存亡”为己任,主张维新变法,掀起了戊戌变法,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打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号,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D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精神。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国情作出科学决策。(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总体趋势是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