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论语·子路》中有:“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论语·子路》中有:“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陆九渊说:“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

材料二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已多次修改。2010年前,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是“求真、向善、尚美、创新”

八字,后来要修改校训,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提出了很多

方案,经过多次教职工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行己有耻,

君子不器”这个新校训。

(1)上述材料都讲了“行已有耻”,你怎样理解“行已有耻”?

(2)古人崇尚“行已有耻”,那么在今天,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训给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解析

(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本问考查正确理解“行己有耻”,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本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的多次修改,最后确定了“行己有耻,君子不器”这个新校训,可见行己有耻的重要性,学生可围绕课本中“行己有耻”的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