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51:48

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

——摘自《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美洲农作物的推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玉米、番薯等作物的广泛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民食问题,使人们有可能腾出更多的土地,去发展经济作物;省出更多的劳力,发展副业和手工业甚至商业。清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可见,在山区以玉米和番薯酿酒、养猪,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作者:知乎用户

材料三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流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万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收入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材料四  从明朝中后期起,中国这个东方古老的封建帝国犹如江河日下,逐渐衰落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日益兴起。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殖民主义者相继东来。他们驾船舰,持火枪,闯进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罪恶的、野蛮的殖民掠夺活动。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553年起迫使广东官府同意开展贸易。约从1557年起,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非法盖屋定居、传教。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台湾北部。1624年荷兰殖民者来到台湾西南沿海一带,“红毛计诈牛皮地”开始殖民活动。1642年荷兰殖民者为了独霸台湾,用武力将西班牙殖民者赶走。直到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改编于:马执斌《海盗式掠夺——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东南沿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和外交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在山区以玉米和番薯酿酒、养猪,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等方面来回答。(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白银货币化、民间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来回答。对外交产生的主要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们驾船舰,持火枪,闯进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罪恶的、野蛮的殖民掠夺活动”等信息分析得出。

(1)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2)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了封闭。外交: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民族危机出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