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1911

4810

16%

20441

69%

 

 

 

 

 

 

 

 

材料三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以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如何履行他们的使命的?

材料四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材料四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对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等(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它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3)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4)态度:反对、否定或批判。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

(1)由材料一的“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依据材料一的“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与洋务运动有关。(2)分析材料二的表格数据,可以概括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是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4)由材料四的“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对传统文化持反对、否定态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