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请正确填写示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      ▲    ;

B:      ▲     ;

C:      ▲     。

(2)观察示意图,其中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和   ▲   。

材料二: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说一说你的理由。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4)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大运河申遗的理由。(至少两条)

答案解析

(1)A:涿郡;B:洛阳;C:余杭。(2)黄河与淮河。(3)第三首诗更客观。因为前两首诗只是强调了大运河导致隋朝的灭亡,而第三首诗既写了大运河让隋亡,又强调了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比较客观。(言之有理)(4)理由: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言之有理,写两条得分)

(1)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因此示意图A点是涿郡;B点是洛阳;C点是余杭。(2)根据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其中通济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3)材料二中胡曾和宗元鼎对大运河的评价是片面的只看到了开凿大运河的劳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灭亡,没看到大运河的积极影响;材料二中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全面的即对大运河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也指出隋炀帝巡游江都的过错。由此可知,第三首诗更客观。因为前两首诗只是强调了大运河导致隋朝的灭亡,而第三首诗既写了大运河让隋亡,又强调了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比较客观。(言之有理)(4)根据材料三“……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可知,大运河申遗的理由是: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言之有理,写两条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