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文艺之旅】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思想之光】

材料二 :

【科技之窗】

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朝统一的文字是什么?(2)在历史活动课中,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请你给材料二中四位人物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填字母即可)

A.《人与自然》  B.《法制在线》  C.《和平使者》  D.《关爱民生》

①         ②                 ③                   ④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4)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他主持修筑了哪一伟大的工程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答案解析

(1)商朝      小篆(2)C  D  A  B(3)百家争鸣(4)李冰    都江堰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们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儒家孟子的思想是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道家庄子的思想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主张“法制”,加强中央集权。因此①墨子适合《和平使者》;②孟子适合《关爱民生》;③庄子适合《人与自然》;④韩非子适合《法制在线》。故答案是:C;D;A;B。(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赞美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的,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这项工程至今依然绽放着光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