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37:52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答案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知春秋战国至唐代的“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变化:根据材料二“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可知宋代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业城市中形成繁荣商业街,而且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宋代草市有完备饮食服务设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纸币“交子”;晓市、夜市、庙会等繁荣;出现娱乐场所等。(2)现象:根据材料三“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可知明清时期大规模种植商品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 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可见当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货币方面,明清白银合法流通;根据促材料可知“乾隆时期,……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可知当时出现饿了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根据材料“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会馆;根据所学,明清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工商业市镇。

(1)特点:“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变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草市有完备饮食服务设施;出现纸币“交子”;晓市、夜市、庙会等繁荣;出现娱乐场所等。(2)大规模种植商品作物;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商帮、会馆;出现繁荣工商业市镇。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