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6:10:23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拿(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总禧太后70所作对联

材料二 

材料三  “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围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

——新华社《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

(1)材料一中反问慈禧“何日幸圆明园”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件?此后,清政府开展了什么自救运动试图抵御外来侵略?

(2)“五十失琉球”影射什么事件?此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这场变革指什么?

(3)材料二所示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此事件距今(2019年)少周年?

(4)材料三中提及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请再举一例我国在同一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5)你认为中国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哪些?(试举一例)

 

答案解析

(1)据材料“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可知,“何日幸圆明园”影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此后,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试图抵御外来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以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2)依据所学可知,“五十失琉球”中的“琉球”指的是台湾,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因此推断出应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了日本。此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这场变革指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所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3)依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所示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此事件距今(2019年)为70周年。2019—1949=70年。(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提及的事件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同一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还有1979年中美建交和1972年中日建交。(5)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全民族的团结等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3)标志新中国的诞生;70年。(4)1971年;中美建交或中日建交。(5)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全民族的团结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