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

题目描述

【题目】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三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或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三中图三人物所指挥的这场战役发生于哪一年?图四人物指挥的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的理解。

答案解析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都认为要持久作战;都重视游击战;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3)1938年。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依据材料一中图一上的文字信息“沈阳”“9月18日”可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图二上的文字信息“卢沟桥”可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示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可知国共两党都认为抗战应是持久抗战;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可知国共两党都重视游击战;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可知国共两党都认为要发动人民抗战。(3)依据材料三中图三“李宗仁在台儿庄”可知与之相关的是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图四“彭德怀在前线”可知与之相关的是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4)根据材料四“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和所学知识,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兵力,有力的支援了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斗争,既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也减轻了苏德战场的压力,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