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31:45

    史料一  朱熹曾经托名“空同道士邹诉”为《参同契》作

题目描述

【题目】    史料一  朱熹曾经托名“空同道士邹诉”为《参同契》作注,常自谓“清夜眠斋宇,终朝读道书”,足见他对道教的重视。正是在“集诸儒之大成”并充分吸收释道哲理的基础上,朱熹对理学展开了一次系统的,创造性的总结,从而成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史料二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思想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做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朱熹理学思想产生的原因。

(2)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思想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根据“分吸收释道哲理的基础上,朱熹对理学展开了一次系统的,创造性的总结”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儒学危机、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和对前人的继承发展等方面总结朱熹理学产生的原因。(2)根据“教育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做了道德规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思想的特点主要是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社会化和世俗化。

(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危机;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发展。(2)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儒学社会化,世俗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