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5:34:13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五: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材料三、四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4)结合材料五、六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解决本题的突破点、关键点是读懂图片内容,第一幅图片体现的是精耕细作,图片上有牛耕与深耕的表现;图片二内容更为明显是男耕女织的特点;第三幅图反映的是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是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所以依据上述原则来回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中可以概括出答案。(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反映出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3)体现重农抑商政策(4)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