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持久的力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题目描述

【题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持久的力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思想也变得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下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3)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自信”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

(1)甲骨文;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开始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3)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是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2)依据材料二的“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 可知材料二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百家争鸣。由材料二可知,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3)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目可以拟定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地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