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59:34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前行的趋势始终未变。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前行的趋势始终未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官方政权并无交往。对此,周恩来指出将重点放在争取日本广大国民,抓住广大民众的切身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心声,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即备忘录贸易形式。

——摘编自黄丽星《论中国对日本的民间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和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自民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不停穿梭于北京和东京之间,为两国政府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人士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

——摘编自郭绍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除去诸如“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涉及历史认识的问题之外,还先后由于“台海危机”“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政治和安全不信任乃至对抗。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

——摘编自梁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日外交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促成中日外交实现正常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如识,指出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态势,并据此说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案解析

(1)“基本特征”,据材料一信息“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贸易入手,以经促政。“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等角度分析。(2)“因素”,据材料二信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外交的推动。“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如识从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分析。(3)“态势”,据材料三信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概括得出:政治关系冷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基本原则”,依据所学知识从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增强政治互信等角度分析。

(1)特征:民间先行,以民促官;贸易入手,以经促政。原因:二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2)因素: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外交的推动。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3)态势:政治关系冷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原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增强政治互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