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09:14:13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两表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反映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就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3)据材料三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材料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答案解析

(1)第一问据材料一“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可见这一时期我国工业总产值显著增长,据材料一“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见这一时期我国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发展速度尤为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五计划时期,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由此得出特点是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新中国建国之前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国防力量以应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封锁和威胁;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的图中“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数据可见反映出深圳经济呈现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鼓励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等,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因此深圳地区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3)第一问据材料三“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可见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第二问据材料三“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这就造就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可见要解决好企业自主权问题,据材料三“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可见要解决好市场的作用问题,据材料三“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可见要解决好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4)第一问据材料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市场这一经济手段的作用。第二问据材料四“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可见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当时我国学习苏联的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材料二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材料三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这些措施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四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因此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1)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2)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特区的建立(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实行改革开放)(3)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4)市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5)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