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案解析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违章”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改革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