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

题目描述

【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其意义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了什么样的转变?

(3)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的唱词反映了1979年凤阳地区粮食产量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启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由材料一“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依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格中1960年农业下降的原因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业产量急剧下滑。(4)依据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可知当时凤阳的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很苦,为了生活而大量逃荒,致使人口外流。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丰收,人民生活改善,告别了原来的苦日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1978年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以发展。(5)启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