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题目描述

【题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一  读图片——回顾历史

(1)上述图片反映了哪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战役的胜利?请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的抗战胜利一例。

材料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是曾强调,面向未来,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为“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破裂的标志是什么?

(4)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材料四  中国近代史从南京开始,在南京结束。

(5)请说出“从南京开始”和“在南京结束”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答案解析

(1)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西安事变。(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4)国共合作,民族兴旺;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5)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南京解放。

(1)分析图片可知,图1 是北伐战争,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图2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图3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台儿庄战役胜利。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国共合作,民族兴旺;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5)根据材料四“中国近代史从南京开始,在南京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结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