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12:05:22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答案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比较简单,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由材料一中“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知,其强调的是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由材料二中“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等可知,其强调世界是物质的,但其又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质还是意识问题。(2)本题要求考生对第一问中所判断的两种基本观点进行评价,因此第一问的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第二问的回答。同时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价时,要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唯心主义世界观,要简要分析说明其观点,指出其错误。对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评价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3分)(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3分)材料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3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