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8:39:05

    材料  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  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孝廉,但是对推举人和被举人双方都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东汉后期,各地贵族操控地方舆论,垄断选举之路。外戚和宦官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经常干涉选举结果。请托、贿赂之风盛行,高门子弟即使无才无德也能被推举,一般士人则入仕无门。汉顺帝年间,左雄担任尚书令,对察举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之后.被推举的孝廉还要在中央进行统一考试,其中儒生出身的考试儒家经义,小吏出身的考试写公文,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郎官。同时规定:四十岁以后才能被推举为孝廉;如果不足四十岁,就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品德和高超的能力,并通严格的复试。

广陵郡的孝康徐淑不足四十岁,质问他的时候,徐淑回答说:“诏书上说的“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所以我就被郡举为孝廉了。”左雄问他:颜回闻一知十,你能做到吗?”徐淑无法回答,被斥令回去。后来济阴太守等十几位官员,因选举人才不当而被免职;不合格的孝廉被斥退.只有真正的人才得到授官。从此官员们不敢随便推举孝廉。一时选举清正,录用了不少人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选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东汉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答案解析

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东汉选官实行察举制,由朝廷重臣和地方州牧推举孝廉,但是对推举人和被举人双方都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概括可知东汉沿用察举制,缺乏客观的选拔标准;由“东汉后期,各地贵族操控地方舆论,垄断选举之路。外戚和宦官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经常干涉选举结果。”概括可知世家大族等利益集团干涉察举;由“请托、贿赂之风盛行,高门子弟即使无才无德也能被推举,一般士人则入仕无门。”概括可得出东汉的察举制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由“汉顺帝年间,左雄担任尚书令,对察举制度进行改革”概括可知左雄担任尚书令,主持改革。第(2)小问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由“被推举的孝廉还要在中央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郎官。”概括可知使选官制度从地方官员推荐制度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同时被推举的孝廉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官员们不敢随便推举孝廉。一时选举清正,录用了不少人才。”概括可知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肃清吏治;由“儒生出身的考试儒家经义,小吏出身的考试写公文”并结合所学传播了儒家思想,改良了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这种形式的选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选官不公平的问题。启示:对于改革的启示可以从改革的条件、改革的宗旨等角度分析。

(1)原因:东汉沿用察举制,但缺乏客观的选拔标准;世家大族等利益集团干涉察举,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左雄担任尚书令,主持改革。(2)影响: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肃清吏治;使选官制度从地方官员推荐制度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传播了儒家思想,改良了社会风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选官不公平的问题。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