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49:53

中国现代化之路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现代化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他自己又是怎么看的?

 

材料二:1901年3月24日,张之洞在致一位军机大臣的电报中说:“嗣闻人言,内意不愿多言西法,尊电亦言‘勿袭西法皮毛,免遗口实’等语,不觉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注:“嗣”后来的意思,“内”指代太后慈禧)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张之洞为何“喟然长叹”?

 

材料三:“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

 

(4)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3)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

 

(5)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  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担心”,依据材料“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人对通商口岸持担忧态度。第二小问“怎么看”,依据材料“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之病在自己不能自强,不在通商口岸。(2)依据材料“不愿多言西法”得出:西太后不愿“多言西法”;依据材料“‘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得出:“新政”实无希望。(3)依据材料三信息,迁移教材关于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意义等知识回答即可。(4)第一小问“哪项”,根据所学可知,上述(1)—(3)的内容中分别涉及了近代中国的器物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制度变革,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制度变革,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对于制度的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的是民主共和制,而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5)结合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如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回答即可。

(1)国人担忧外商在华开设通商口岸;李鸿章认为,中国之病在自己不能自强,不在通商口岸。(2)西太后不愿“多言西法”;“新政”实无希望。(3)推翻清朝,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戊戌变法。要点:写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由器物到制度的改造或从史实出发,叙述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的地位。(5)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