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8:24:11

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23日电,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23日

题目描述

【题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23日电,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23日出炉,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联盟再次胜选,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再度引起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

(友谊之船)如图一、图二。

(侵略之船)如图三、图四。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反映的现象所属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执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一例。

材料三  热点追踪

2017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岘港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指出,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对地区和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4)新中国成立后,曾经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日本首相是谁?你认为要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安倍政府应该怎样做?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可以判断与中日甲午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突然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图四1937年日本出云号炮轰上海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停泊在黄浦江苏州河口的日军第三舰队的旗舰“出云号”,用大炮猛烈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掩护日军进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如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因此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对抗占主流。因为19世纪后期,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这是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是指1931~1945年。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为粉碎华北日军的全面进攻,打破其“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抗日战局更有利的发展,遏制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倾向,并影响全国抗战局势的好转。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4)根据材料三“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对地区和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访问中国,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要健康发展中日关系,安倍政府应该要做到的是以史为鉴,日本必须正视、反思历史,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中日双方应着眼未来,加强交流与合作。

(1)中日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2)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40年代全面侵华)。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3)十四年抗战:1931~1945年;史实: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4)田中角荣。要做到以史为鉴,日本必须正视、反思历史,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中日双方应着眼未来,加强交流与合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