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当代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融人世界,营造大国风

题目描述

【题目】    当代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融人世界,营造大国风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曾说:“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

(1)指出材料中“两个一百年”的起始时间,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年语(1975﹣1997)》

(2)为实现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材料三 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青任和义务。要说中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仍然在搭便车,这么大的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车。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3)请用外交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期如何在国际事务上“和大家一起推车”的?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建国以来党制定内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解析

(1)1921年和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国家利益。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古代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故习近平用“复兴”一词描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证。(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党制定内政和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